标准
-
深圳发布2项物联网标准
5月4日,首届深圳标准化活动周系列活动之物联网产业标准化研讨会举行。大会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指导,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主办。活动现场,发布了《2022年深圳市物联网产业白皮书》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字身份验证服务规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数字身份验证数据格式规范》2项团体标准。
-
2023这几项安防细分领域标准停止实施!
4月20日,公安部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废止47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的公告》。其中,有几项涉及安防行业细分领域的标准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热议。至于为何要废止这几项标准,据公安部公告内容描述,主要是根据《行业标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才决定废止这47项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
新版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正式实施
今年5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修订版的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正式发布,编号为GB50348-2018。目前该国家标准已于2018年12月1日起实施。上海广拓是该项国家标准的主要参编单位,与各专家一同探讨安全防范工程建设与运行中各环节的规范内容编写。
-
小米承办 CCSA 智能家居会议,通过了三项标准
4 月 10 日,小米官方发文,小米承办了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技术委员会智能家居工作组(CCSA TC11 / WG4)第 10 次会议,来自国内通信、电子、家电、互联网等领域的 26 家主要单位的 61 位代表参加。
-
贝尔金(Belkin)放弃智能家居标准Matter | 关注
最近,有媒体表示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家居标准Matter推进缓慢,甚至各大品牌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以至于表现出“混乱”迹象。上个月,又有贝尔金(Belkin)宣布放弃智能家居标准Matter,难免有人会问Matter的可互操作智能家居梦想是否陷入了困境?
-
-
Matter 1.0标准正式发布 智能家居将实现互联互通?
Matter1.0的发布,能让互联互通成为现实,让用户家中的智能家居变成一个“整体”,大大降低了智能家居的使用门槛,不再需要不同的App、设备或其他方式彼此独立控制,一个智能家居产品的标准体系在
-
国内首个分布式云与云边协同标准体系在京发布
6月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云边协同产业方阵、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承办,中国IDC圈协办的“2021云边协同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多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云边协同产业方阵”,并发布国内首个分布式云与云边协同标准体系。
-
Matter1.0标准正式发布,智能家居将实现互联互通?
有市场人士表示,Matter1.0的出现对于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构成直接利好,因为这意味着曾经困扰着智能家居行业标准不统一、设备碎片化、生态割裂等关键性难题有望在短期之内得到充分解决,行业内重新洗牌或加剧。
-
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50多项标准实施
《分布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体系架构》、软件定义的工业标识解析流量协同管控网络采集技术要求》、《隧道智能射流风机系统技术规范》等50多项团体标准于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
-
-
国内首款完全符合特定标准的射频识别芯片实现批量交付
近日,中国电科官方发布消息称,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发的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于近日陆续交付用户。据悉,这款芯片是国内首款完全符合特定标准的射频识别芯片,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标识牌系统中,为个人信息标识、相关信息存储提供安全保障。
-
选择物联网LTE标准:Cat 1和Cat 1bis与NB-IoT和LTE-M
当您设计蜂窝物联网产品时,您必须从一开始就规划连接。很快,你就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选择LTE标准。你应该为哪个4G LTE(或5G NR)标准设计?答案将决定您的连接技术的发展方向,从使用哪种芯片组和模块到与您合作的移动网络运营商。
-
计算机视觉系列标准解读
计算机视觉指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感知和认知影像,以达到甚至超越人类视觉智能的效果,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方向之一。得益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和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安防、交通、金融等产业,涌现出工业视觉、工业安全监控、车辆识别、OCR等多种产品,在相关产业的智能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Matter标准的概念和意义
Matter标准规范基于互联网协议,使智能物联网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能够进行通信并定义一组特定的基于 IP 的网络技术以进行设备认证。以经典的协议栈层级做类比,最底层是物理和媒介层,包括当前主流无线标准WiFi、Thread、Zigbee、BLE等;往上是网络层,包括IP协议;再往上为传输层,有TCP和UDP协议;最上层是应用层。
-
-
-
首批城市大脑系列标准正式在北京发布
近日,首批城市大脑系列标准正式在北京发布,包括《城市大脑术语》、《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这三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将为我国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