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网

首页 > 行业 智能治理的中国内涵及路径

智能治理的中国内涵及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塑造着面向智能时代的治理模式。面向智能时代,我国在科技革新和制度变革的驱动下,在全球率先推进智能治理的实践应用及模式探索,进而基于中国实践形成了赋能政府、赋权社会和赋智决策三大智能治理路径。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迅速发展,塑造面向智能时代的治理模式,成为推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

智能革命加速社会演化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共同目标。在数次科技革命的驱动下,世界各国探索着多样化的现代化道路,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促进着人类文明的演化和发展。经典现代化理论来源于对欧美先发国家现代化经验的归纳提炼,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从欧美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拓展为所谓适用于后发国家的“普遍性知识”。而过去三个世纪的全球现代化历程表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路径并非连续的、线性的、单一的,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迥异的资源禀赋、制度形态、文化价值和国际格局,实践着既具共性又模式各异的现代化路径。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走向纵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新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社会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大多始于2016年初的人机大战,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这一胜利震惊全球,让人类认识到专用人工智能的潜力。2022年11月,ChatGPT智能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展现出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通用人工智能成为现实,引发了全球社会对人工智能革命的关注和热议。

人工智能概念及其相关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甚至要早于80年代末出现的互联网。进入21世纪,得益于数据的海量积累、算力的显著提升、算法的优化升级,人工智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大致可以归类为四个领域:视觉技术、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和规划决策系统,其中后两者被视为衡量人工智能水平的重要参照。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视觉技术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能“看”懂图片、视频等图像资料,被广泛运用于人脸识别、图片分类、图像生成、自动驾驶的视觉输入系统等。语音技术旨在让机器拥有“听”和“说”的能力,从而实现机器与人的语音交流,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在声学模型中的运用,机器语音识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自然语言理解旨在让机器能够理解人类所表达的意思,并做出合适回应。ChatGPT即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理解人类语音所表达的意思,实现更深层次的人机互动。规划决策系统旨在让机器拥有像人一样的规划与决策的能力,当前已经被应用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决策分析等领域。

近期,社会各界对ChatGPT的热议预见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加快到来,人工智能被人类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辅助甚至代替人类实现多种功能,包括识别、认知、分析和决策等。目前,诸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各个领域,譬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对话机器人、智能决策系统等。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内涵。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如何加快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形成适用于智能时代的中国式智能治理模式成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智能治理内涵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全球掀起了社会革命的浪潮。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国“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叠加并进,在二者交错发展的“社会实验”中,智能技术与治理实践的深度融合与互促推进,凸显出智能时代我国治理模式的引领性发展。智能治理正反映了这一过程中机器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治理,以及机器智能和社会智能的同步演化、互相强化。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被应用于国家治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多样化治理场景,智能治理模式、技术和方法正在快速迭代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治理。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时就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多样化治理场景中的应用,推进智能政务、智慧法院、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应用从而支撑治理现代化。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球首次提出实施智慧社会战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治理纳入国家规划,一方面要求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集中呈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治理”和“面向人工智能的治理”两条主线的交织融合。

可以说,中国式智能治理蕴含三层内涵:一是智能治理强调智能技术与治理场景的深度融合,重视机器智能与社会智能的整合交互和互相赋能;二是智能治理重视机器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有机融合与协同治理,通过赋能、赋权和赋智三重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治理资源,进而构建数字治理生态促进智能治理体系发展;三是智能治理的终极价值关怀——人本主义,即智能治理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人工智能服务于人民的核心宗旨。

智能治理的中国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塑造着面向智能时代的治理模式。面向智能时代,我国在科技革新和制度变革的驱动下,在全球率先推进智能治理的实践应用及模式探索,进而基于中国实践形成了赋能政府、赋权社会和赋智决策三大智能治理路径。

首先,智能治理对政府组织发挥“赋能”效应。政府智能化转型拓展了政府治理的领域。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数字空间逐渐成为现实世界的“镜像”,数字社会与现实社会日益融为一体。国家治理不再局限于物理世界,而是拓展到数字空间,要求治理主体全面掌握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律,实现机器系统与社会系统的协同共治。政府智能化转型还丰富了政府的治理工具。运用人工智能,可从更宽领域、更长时段、更高精细度对公共事务和政策过程进行分析,更加准确、及时、深入地把握多元诉求,预测研判社会发展趋势及潜在社会风险,提升政府决策、监管和服务能力。智能治理还有助于重塑政府决策流程,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理社会危机及自然灾害的反应速度与敏感程度,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决策质量和施策效能,促使政府形成一种集数据驱动、智能嵌入、社会协同为关键机制的新型治理能力。

其次,智能治理对个人和社会施加“赋权”效应。依靠人工智能,个人和社会通过获得信息、参与表达和采取行动等社会实践方式,在提升自身参与能力的同时,提升社会协同能力。智能技术普及应用,促使普通公众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极大提升,由此切实提升了普通公众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智能技术赋权社会组织,促进了组织内部协同能力提升,促使虚拟化、平台化、去中心化社群的形成,显著提升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智能技术还驱动着政社协同格局的构建,经由机器系统实现社会系统与政府系统的有机融合,不仅促使公众参与意愿和能力的提升,而且培育了社会协同能力,进而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最后,智能治理赋智集体决策。一方面,智能治理重视个体智慧,以开放、平等、包容的方式吸纳个体智慧,集思广益。数据是智能治理智慧来源的基石。智能治理强调人本主义,因此感知人的情感、认知人的偏好、理解人的逻辑、回应人的诉求成为智能治理的基础能力。另一方面,智能治理激发多元治理主体主动性形成优势互补的集体协作模式,经由机器智能激发社会智能形成集体智慧。通过构建囊括政府、科技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多元主体的生态伙伴关系,政府将人工智能引入国家治理,依托智能设备监测经济社会运行,汇聚多源数据感知社会运行规律,利用高效算法预测研判趋势风险,经由规划决策系统实现精准科学决策,凝聚集体智慧提升治理能力。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3/0307/52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