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网

首页 > 行业 绵阳擘画智慧城市转型新蓝图

绵阳擘画智慧城市转型新蓝图

在国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持续凸显;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与核心引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而在智慧城市与数字经济的打造上,近年来,绵阳与华为在创新发展与应用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伴随着“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以5G、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ICT技术正加速推动绵阳数字化转型,成绩背后,一个新的数字高地正孕育而生。

绵阳“乘云”而上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城市建设和管理都产生了深刻影响。2010年,全球首次提出“智慧城市”概念,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术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生态等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各地政府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任务予以推进。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战略持续实施、“双碳”目标贯彻落实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四川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承接“一带一路”建设与西部大开发布局,肩负着引领我国西部发展、形成高质量增长极的重要使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相较于成都,四川其他市州虽然在科技创新水平、数字基础和数字能力等方面稍逊一筹,但区域产业发展各有优势,亟需因地制宜发掘数字经济潜力,而绵阳正是其中代表。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肩负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神圣使命,2020年初,绵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绵阳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持续推进“千家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设计、制造、运维等向云端迁移。

作为绵阳面向未来发展的云原生城市云平台,华为云既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又减少了群众跑腿办公业务的负担,在融合应用方面,绵阳持续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力实施万企融合,不断提升现有上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从传统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教育业,再到商务商贸业和旅游服务业,在这样一座科技创新之城,在产数融合大背景下,绵阳现代城市治理和产业体系正“乘云”而上。

发展背后的“数字力量”

众所周知,在早期建设的“政务云”时代,各个委办局申请资源后,业务应用和支撑应用的中间件、数据库、大数据等往往由应用承建厂商各自部署,缺乏整体视图和专业的应用监控,导致委办局对运行的业务缺乏可视和可观察性,极容易造成信息难以及时处理与资源分配与实际业务不符的情况。而今,“政务云”从1.0到3.0,随着现代城市治理的新需求和智慧城市新基建而演进升级。

在政务创新的道路上,游仙区率先迈出一步,2019年12月与华为合作建立“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双方基于绵阳本地生产的安全可信、可靠、稳定的数字底座,服务于全市智慧政务建设。华为云按照游仙区对社会治理数字化管理的需求,通过建设游仙城市指挥中心IOC、智慧应急管理平台、阳光监督工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为游仙提供决策支持手段,提升社会治理及公共服务水平。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这是游仙应急指挥的神经中枢,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作为全区中枢,具备了协助领导处理突发事件的职能,以及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服务。

游仙区智慧应急管理系统与城市指挥中心IOC均部署在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覆盖应急指挥救援、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等核心业务,纵向覆盖游仙区辖区各乡镇,横向联通气象预警等信息化平台,贯穿应急业务管理全过程,实现常态预防与准备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形成有效的应急准备能力。“一旦有突发事件,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将立即响应。从信息接报、核实再到报送,几分钟之内就可完成。”游仙区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比以前,大家真切感受到工作更加高效便捷。“过去各部门预警信息缺乏交流、共享,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沟通不畅,后端指挥人员无法及时掌控现场信息,无法实现高效、精准的人员调动。”工作人员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指挥中心将智慧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提上日程,积极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依托协同联动、融合通信;监测感知、可视化呈现;指挥调度、模拟演练三大功能,智慧应急平台为游仙应急管理部门日常应急管理、应急数据资源管理、应急处置、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可视化等常态及非常态应急工作提供信息化方式,固化工作业务流程,提高了应急管理效率。

华为云助力的城市指挥中心IOC通过建设创新应急指挥一张图、一张屏和一张网模式,在当前应急管理体制基础上完成了通信及指挥系统统一、网格统一、接入标准统一,建立了应急值班值守、应急综合保障、应急指挥调度、融合通信、移动应急指挥及大屏可视化等系统,打造一个集态势感知和各类事件预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指挥中心。

截至目前,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已支撑10+业务单位、20+业务应用部署上云,提升城市治理效率;参与、引入华为云绵阳城市峰会等30+活动,组织10+技术培训,覆盖1700+人次,为建设数字政府、打造数字社会、构建数字生态、助力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绵阳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事实上,数字经济时代,助力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样重要。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优化,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下,绵阳正加速升级实体经济,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系统化管理体系,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以推动产业链实现固链、补链和强链的全面升级,而这背后也与重点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引领产业升级密不可分。

作为绵阳产业升级的重要合作伙伴,2019年,绵阳与华为除合作建立“中国科技城大数据中心”外,还落地“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华为云坚持以产业云赋能转型升级,不断拓展与绵阳合作的深度、广度,为绵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资源要素。以四川虹魔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聚焦长虹电视的内容和生态,因其业务涉及范围广、资源类型繁多,需要使用大量云资源,致使每年运营成本极高,给客户带来经营压力。对此,华为云为虹魔方配置个性化解决方案,利用IaaS资源构建的“虹领金”系统后台,助力业务持续优化迭代,实现精品网络可用性达99.99%、带宽储备超150T、加速节点2800余个,即使在中秋晚会、春节晚会等高流量时段,用户换台、收看网络电视节目也能极致流畅不卡顿。高性能的CDN技术,每年可节省15%(近100万元)运营成本,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并且,华为云依托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服务本地的优势,在各个业务环节匹配了云服务专家解决问题,做到有问题24小时快速响应,使得虹魔方实现降本增效,业务运行更加流畅稳定。

相似的案例也在东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体现。作为绵阳物流行业头部企业,该公司借助华为云力量自主研发打造互联网平台,融合绵阳物流头部企业,融入互联网运维模式,改变了物流行业传统经营模式。经过两年多与企业的探索合作,绵阳·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已线上调研1000+家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行业等信息化现状,本地赋能300+工业企业;发展3家本地服务商,联合行业TOP合作伙伴服务100家工业企业,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为85家企业提供华为云服务。

下一步,华为云还将启动“四个一”计划,即推动一批传统企业转型、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经济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建立一个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大力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级量级,为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贡献“数字力量”。

擘画智慧城市转型新蓝图

《“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立足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增效益,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绵阳携手华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作用,立足市民生活、政府管理和服务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其中,在新型智慧城市总体架构上,将着力构建以“城市智脑”为核心、以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融合应用为重点的智慧城市生态体系,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近年来,随着各省市大数据管理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等城市数据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政府组织、机构的相继成立,统一标准、集约化建设和管理城市政务云平台成为共识,政务云发展模式也从基础设施投入为主转向购买成熟云服务为主,而华为云云原生因其具有业务敏捷弹性、创新和快速迭代、管理运维可视、提升资源利用率、业务高可用等特点,在数字政府中有大量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政府布局的重点。

“十年智慧城市,云上至简致远。”随着技术创新与演进,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绵阳智慧城市建设正不断迈上新台阶,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城市智能体,以云原生为核心技术的政务云3.0,正对绵阳新型智慧城市应用提供高效支撑。回看绵阳数字高地的打造,不仅意味着绵阳在与华为的数字化建设合作中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华为云同绵阳在新一代产业发展中抒写了新篇章。

立足绵阳,放眼全国,依托云原生的技术承载着集约、高效、可靠用云的新理念,华为云将与更多的政府、企业及伙伴合作,帮助政府信息化工作实现资源使用到管理的集约与高效,兼具应用的敏捷与弹性需求,实现全周期可视管理,让客户以“至简”的方式和体验畅快用云,共同促进产数融合、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生态建设,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擘画城市数字化转型新蓝图。

( 王梦非 党博文  记者 唐舒琪)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2/1028/16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