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机器人团队对抗赛迎来“AI裁判官”,222名选手在竞技中感受人工智能
机器人团队对抗赛迎来“AI裁判官”,222名选手在竞技中感受人工智能
“快看,机器人裁判举手了,我们队赢了!”在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机器人团队对抗赛的现场,一个宇树科技的 人形机器人正用清晰的动作示意比赛结果,引得小选手们阵阵惊呼。11月19日,来自杭州全市的222名小学机器人选手,一踏入赛场就先上了一堂生动的AI启蒙课。

现场
赛场入口,一组图文并茂的人工智能教育展板吸引了众多选手驻足。从图像识别基本原理,到赛场内“AI裁判官”的工作机制,展板以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个在赛场上另外一个能够精准判断进球得分的ai裁判官——它不仅展示了AI机器人的原始形态,更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了平日所学与前沿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现场
从展板到赛场
一场身临其境的AI体验
“以前我觉得机器人就是按照程序做动作,”一位小选手在观展后兴奋地说,“今天才知道,原来机器人还能当裁判,它能‘看懂’比赛,这太酷了!”
这场精心设计的赛前体验,正是为了营造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教育氛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负责人叶盛老师表示:“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参赛过程中,不仅比拼技术,更要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通过展板科普、AI裁判演示和人形机器人互动,我们希望他们在实践中真正感受人工智能。”
AI裁判官上岗
进球计数毫秒不差
当比赛正式开始,科技的力量在赛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机器人团队对抗赛现场,每当乒乓球精准落入得分区,AI裁判系统就会在毫秒间完成识别判定,实时更新比分。
这套“AI裁判官”系统,通过高帧率摄像头采集数据,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如同为赛场装上了一双“智慧之眼”。它能精准捕捉每个球的运动轨迹,自动区分球色,确保每一个得分都被准确记录。
“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双方多个球几乎同时进筐,”本次竞赛的裁判长许松彦老师坦言,“现在有了AI裁判官这个可靠的助手,我们不仅能确保判罚的精准,更能将精力投入到观察学生的临场策略和团队配合上。”
在教育“双减”中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意见》,更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指明了方向。2025年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正是这道加法题的生动“杭州实践”。
“我们理解的‘加法’,加的不是负担,而是场景、是视野、是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叶盛老师说,“当AI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比赛中的裁判、辩论中的议题、创作中的工具时,孩子们就在全场景中理解了技术如何与社会互动。”
科技节上的“AI协奏曲”
这场AI赋能教育的实践,正在科技节的各个角落奏响协奏曲:
在航空模型与车辆模型活动赛场,AI电子裁判系统通过实时捕捉图传信号,实现精准电子计时,大幅提升了执裁效率;
在中学生科学辩论大赛复赛现场,AI成为思辨的焦点,16支高中代表队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会不会限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展开深度交锋;
在AI设计师大赛中,孩子们用AIGC技术重绘南宋杭城、设计未来地标,智能画笔下千年宋韵与未来图景交相辉映;
更引人注目的是“AI智能评审”系统的引入,技术团队通过比赛数据训练模型,为未来科技节评价体系的智能化提升积累经验。
现场的一位同学在参赛后深有感触:“今天我才明白,我编程控制的机器人和那个当裁判的机器人,都是人工智能的不同表现形式。这让我对以后要学习的内容更加期待了。”
宇树科技的工程师表示,这次公益合作意义深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实践,让孩子们了解真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什么样子。”

现场
从机器人赛场上的精准执裁,到辩论赛中的思想激荡,从AI画笔下的古今对话,到模型赛道上的电子计时——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科学教育的血脉。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正在这场全方位的科技盛宴中被唤醒、滋养,静待其成长为支撑国家未来科技创新的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赵智华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5/1119/1351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