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网

首页 > 智慧城市 超大城市的数字蝶变!武汉荣膺“2025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奖”

超大城市的数字蝶变!武汉荣膺“2025亚太领军智慧城市奖”

11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评选发布了“2025亚太智慧城市”入围结果。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武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诸多新进展、新成效,再次斩获荣誉。

数据算力驱动奔跑。近年来,武汉以持续强化数字公共底座建设为支点,催化治理模式、服务方式和产业形态系统重塑,努力开拓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实践。

夯实数字底座支撑

武汉通过制度建设、平台打造、应用创新等举措,高标准构建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全力推动集中“取数、治数和供数”。

全面厘清“一本账”,制定《关于推动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出台公共数据元规范,建立起 “统一标准、统一编目、统一归集、统一供数” 机制,实现公共数据归集从 “被动接收” 向 “主动抓取” 转变。

精细绘制“一张图”,完成全市整体 8569 平方千米 CIM2 级白模、中心区域 1200 平方千米 CIM3 级精模建设,涵盖建筑物、构筑物等多类数据,城市数字底图全域覆盖。加强 “一标三实” 数据集成,赋予城市实体 “数字身份证”,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高效流通“一盘棋”,建设“汉数通”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可跨域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利用隐私保护计算和可信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创新打造卫生健康、交通物流等武汉优势行业数据流通利用场景。

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突出“一网统管”平台“事件中枢”定位,推进城市体征灵敏感知、决策分析统揽全局、综合调度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

健全市、区、街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七层应用体系,横向打通各部门、纵向贯通各层级,逐步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联接22万余路城市高清视频,接入110、119、120等实时城市事件,汇聚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应急等领域城市运行动态,有效感知掌握城市“脉动”。

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覆盖全市16个区,累计研判突发事件 2.8 万余件,预警下派近 4000 件,推动城市治理从 “事后应急” 向 “事先预判” 转变。

同时,针对不同事件建立三级响应机制,联动 14 个市直部门及各区指挥系统,通过融合通信、视频会商等技术,实现各级作战力量 “一网调度”,形成日常事件自主处置、多跨事件综合处置、重大节点事件专项处置的高效运作模式。

注重场景应用实战

坚持小切口,深化场景应用,在超大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升级上持续发力。

解决城市治理难点上,数智应用更加高效。“交通巡查” 整合三环线主干道监控与互联网数据,2025 年支撑处置 38 万个交通问题,高效应对重点区域拥堵;“市容治理” 在中心城区划分 186 个网格、部署 186 台无人机,2025 年协助处理 300 余个环卫问题;“智慧水务” 布设 1200 多套感知设备,2025 年预警 448 个城市积水点位,筑牢防汛防线。

聚焦城市服务热点上,数智平台更加便民。“一站直通” 对接 170 余家市区部门,服务 2.7 万家企业,发布 3964 条政策指南;“汉融通” 平台吸引 37 万户市场主体入驻,帮助 5.01 万户获贷,累计融资 1204 亿元;“安居链” 平台覆盖超千家供应商,完成 7000 多套房屋网签;“安养链” 平台提供 6 大养老服务,累计服务破百万人次。

防范城市风险重点上,数智手段更加有力。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示范,“燃气巡检链上监管” 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智慧桥隧” 安装万余传感设备,实时监测 816 座桥隧并自动预警;“市域治理” 聚焦 7 类热点,通过风险热力图实现分钟级研判。

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武汉出台数据授权运营“1+4”制度体系,聚焦卫生健康、普惠金融、商贸物流、文旅出行4大领域,首批发布90个应用场景,预计2026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算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水电煤”。华中首个城市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41家服务商、400余款产品,整合通算165万核、超算86P、智算7909P,算力成本平均下降30%。

城市大模型加快谋划探索。规划了“161N”的总体架构:1个城市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6大核心能力中心、1批高质量数据集。目前已建成政务、医疗、交通等8类知识库,计划三年内在智能网联、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发集成不少于10个垂类行业大模型。

加强云网安全保障

“武汉云”充分发挥华为全栈云计算技术自主创新的优势,积极构建“一云三中心”政务云平台,已实现针对物理环境、网络通信、设备计算、应用数据、密钥管理、安全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密码应用设计和密码算法改造,下一步将联合密码协会、密码厂商、测评机构等,争取年内首创发布省内第一项云密码标准。

位于东西湖区的“黄鹤实验室”是一家国家级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为服务国家网信战略需要,黄鹤实验室承担国家部委网络安全战略任务,重点实施“311工程”,打造3个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产品评价与能力提升中心、行业级和城市级技术验证靶场、国家级情报分析中心),1个网络安全创新研究院,1个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心。

武汉市政务外网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构建了400GB核心互联、100GB汇聚、10GB接入的统一高速网络底座,为城市海量感知设备联接提供了畅通链路。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采用世界首创的“经典—量子波分复用”传输技术,保障实现政务外网量子加密的安全传输。

开拓创新 “武汉实践”

从数字底座筑基,到一网统管提效,再到产业升级、生态繁荣—— 武汉正以数据要素为关键引擎,充分释放数据 “势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 “动能”。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大舞台”,吸引华为、中信科、京东、金山等一批头部企业扎根集聚、竞相发展,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武汉实践”。

面向“十五五”,武汉将围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叠加放大效应,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数据要素枢纽城市、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城市数字化治理“武汉样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5/1118/134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