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资讯网

首页 > 行业 松桃公路管理段安防体系植入“科技神经”

松桃公路管理段安防体系植入“科技神经”

松桃苗族自治县地处黔、湘、渝结合部,古有“地接川楚,位遏三湘,实黔东门户”之称,县内由松桃公路管理段管养的国省干线外毗两省一市,内贯六乡十七镇,是地方交通往来、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为助力地方发展,畅通经济动脉,今年以来,松桃公路管理段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抓手,通过“前瞻预防+实时干预+末端保障”三层安防系统,在公路安防体系中植入“科技神经”,推动传统公路安防体系智慧转型,全面提升管养线路安全水平。

国道352线弯道处雾灯闪烁。

前瞻预防:边坡地质灾害防治筑牢安全屏障

“松桃县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地势起伏大,地形切割强,汛期集中降雨量陡增,我段管养的边坡雨季面临滑坡塌方隐患,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今年以来,我们全域谋划,对管养公路的七处边坡进行了集中整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国道352线黄连村边坡施工现场,松桃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刘健向笔者介绍道。

据悉,为答好公路安全第一卷,松桃公路管理段对管养边坡进行了全面体检,根据边坡技术状况评定等级,运用测量仪器对公路边坡的坡度、高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实时掌握坡体特征,全面分析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为项目开工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实施的国道352线K308+000∽K312+770段灾害防治工程,是7个边坡中坡体最大、结构最特殊的一个,我们采用四级边坡治理技术,分级处置,层层施工,通过设置框架锚杆、菱形骨架边坡防护系统,提升崖体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阻止崩塌岩石和局部小型崩塌落塌威胁道路行车安全。”项目业主办主任孙国祥说。

长陡坡处,三级波形梁护栏护航群众出行路。

当前,该点位设置了4个北斗BDS边坡自动化智能监测站,全天候监测道路及周边情况,进行边坡地质灾害实时预警。

省道501线K29+335路段,黄板镇卡落村的村民石发贵驾车出行时,发现公路旁熟悉的边坡焕然一新,围上了闪亮的防护银网。“坡面平缓、坡度不高的边坡,我们在坡脚进行钻孔,装上了一层被动防护网和一层主动防护网,采用双层防控进行边坡加固,兼顾公路建设的安全和效益。”项目总工程师刘健说。

据介绍,2023年至2024年期间,国道352线实施了生态固坡工程,共计16个工程点,总修复面积达98214平方米,此次实施的灾害防治工程与前期固坡工程共同发挥作用,达到区域性减灾效果,大幅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能力,针对隐患源头筑牢安全屏障,保障国省干线通行安全。

实时干预:双层警示系统守牢行车环节

驱车在国道352线黄连坡路段前行,车到山脚,笔者看见陡峭蜿蜒的上坡路段黄灯闪烁,环路成带,一直盘旋至道路尽头。

据介绍,国道352线松桃路段多急弯、长陡坡,部分路段地质复杂,夜间、清晨、雨雪天气团雾缭绕,雾季部分路段能见度不足50米,给公路通行安全带来诸多挑战。松桃公路管理段所有管养公路中,以国道352线黄连坡路段雾气最浓、弯道最急,连续5公里的长陡坡和秋冬团雾,让低能见度行车安全成为了技术攻关的“硬骨头”。

“路面改造完成后,我们按照‘精准选址、智能适配’原则,在急弯多雾路段加装了太阳能雾灯系统。雾灯发出的黄色闪烁灯光穿透性强,射程超500米,穿透力是普通信号灯的3倍,因为采用了同频控制技术,所有雾灯同步闪烁,形成一道清晰的警示线,能够引导驾驶员精准预判道路线形变化。”松桃公路管理段养路工程股副股长何林烨说。

边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现场。

“我们村就在路边,天气转凉后,路上雾多车多,我把孩子送上校车后总是担心。现在大马路也和高速路一样装了很多灯,驾驶员看得清路,孩子出门我也放心多了。”盘石镇黄连村村民龙凤娇说道。

据悉,松桃公路管理段在全线设置了558组雾灯,自安装以来,国道352线改造路段事故发生率较同期显著下降。

货车司机田兴国长期往返湘黔两地,对路上情况了如指掌,今天,当他再次驾车经过熟悉的公路时,一个清晰陌生的声音提前响起:“前方弯道,请减速慢行!”

“我们在急弯、陡坡等事故易发多发路段设置了会车语音警报系统,通过提前预警的方式,有效弥补了急弯路段驾驶员视野盲区短板。”松桃公路管理段监督股股长赵正宽说。

据介绍,会车语音警报系统是集环境感知、智能判断和语音提示于一体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通过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交通流,当系统探测到对向有来车时会触发语音播报功能,辅助驾驶员在夜间、雾天、弯道等视线不佳的情况下进行安全会车,有效降低因滥用远光灯或判断失误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风险。

通过对太阳能雾灯系统和会车语音警报系统的高效运用,松桃公路管理段破解了急弯山区雾天行车的安全难题,在公路安全防护领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跨越式升级。双层预警系统为国道352线“中国美丽公路”增添了坚实的安全底色,成为“路旅融合”发展中的一大安全提升亮点。

末端保障:防撞设施兜牢安全底线

“事故发生的时候,车辆如果正面撞击到刚性护栏的末端,可能导致三种情况:一是车辆被穿刺,护栏直接插入驾驶舱;二是车辆急剧减速,乘员承受巨大的减速度(G值)伤害;三是车辆因为碰撞发生翻滚或弹射,引发二次事故。”技术大研讨现场,松桃公路管理段技术人员们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观摩学习,围坐攻坚。

“吸能防撞端头的出现,正是为了将这些‘硬碰硬’的致命撞击,转变为可控的、可生存的‘软着陆’。”松桃公路管理段党支部副书记杨路胜说。

据悉,松桃公路管理段在国道242线、国道352线和省道501线的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安装了吸能防撞端头54个,端头内部的特殊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会发生可控的、稳定的压溃变形,通过动能吸收消耗掉车辆的大部分动能,为车辆提供相对平缓的、持续的反向作用力,使其平稳减速至停止,并确保车辆不会因车轮被护栏等部件“绊住”而发生失控翻滚。

据介绍,在安装吸能防撞端头同时,松桃公路管理段还对国道242线、国道352线和省道501线2.3万米的波形梁护栏进行了防撞等级升级。

太阳能雾灯护航群众出行。

“波形梁护栏的波形梁板呈波浪形,能提供良好的横向强度和吸能效果;立柱支撑梁板,并将碰撞力传递到地基中;托架连接梁板与立柱,是关键的吸能部件。”研讨现场,松桃公路管理段副段长刘健对养护人员们进行教学。

据悉,松桃公路管理段此次升级的三级波形梁护栏,对波形梁板进行了全面加宽,立柱、托架的厚度和材质也大幅升级,防护能力显著增强,能应对更高速度、更大能量的车辆碰撞。对三级波形梁护栏的创新运用,可以将许多致命的正面撞击或冲出路外事故,转化为可生存的、导向性的侧面剐蹭事故。

当边坡自动化智能监测站成为感知危险的“神经末梢”;太阳能雾灯化作刺破迷雾的“锐利双眼”;会车警报成为沟通前后的“预警声带”……松桃公路管理段打造的“前瞻预防+实时干预+末端保障”三层安防系统深度融合,三层架构,安全闭环,安防体系植入的“科技神经”组成“智慧大脑”,让公路成为会思考、能呼吸的“生命体”。

“此次安防升级让我们管养的公路变得更加智慧、更加坚韧,未来,我们将把这次升级作为新的起点,朝着‘可感知、会预警、有温度’的平安公路目标坚定迈进,让‘智慧’更深一度、‘韧性’更牢一分,我们坚信,今天为公路注入的每一分‘智慧’与‘韧性’,都将化为明天万千群众出行的稳稳幸福。”面对笔者,松桃公路管理段段长孙国祥坚定地说道。(文/图 杨子依)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5/1114/13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