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多个全国前列,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样板
多个全国前列,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样板
“原来到乌镇看风景,现在到乌镇见未来”。11月8日下午,在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记者见面会上,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翁松刚如是说道。
正值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期间,当机器人乐队、AI医生、无人驾驶汽车等前沿科技应用在千年古镇“唱主角”,乌镇本身,也成为了浙江展现人工智能产业强劲脉动的“重要窗口”。

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应用记者见面会。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多个全国前列
浙江打造人工智能创新样板
近年来,浙江围绕“趋势所向、国家所需、浙江所能”,基于基础模型一流、领军企业集聚、应用场景开放、开源生态包容等特色优势,打造了具有核心产业能级跃升、基础要素保障有力、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标杆场景全国引领、开放生态持续完善等特征的人工智能创新样板。
数据显示,今年1-9月,浙江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22%,研发费用390亿元,同比增长14%。
算力是AI发展的基石。浙江算力总规模已超150Eflops,居全国前列,并通过魔搭社区为用户提供100小时免费云算力服务。数据方面,浙江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公共数据开放指数连续6年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省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项超4.2万个,签署场景授权协议118个(已上线70个)。
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截至今年9月,浙江共有50个模型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备案,DeepSeek、阿里云Qwen等进入Artificial Analysis(全球权威性人工智能基准测试平台)排行榜全球前十,模型能力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在教育、制造、消费等领域,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各大应用场景。浙江率先发布了国有企业“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启动制造业AI赋能省级试点,并将智能终端消费纳入“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拉动了无人机、智能家居等产品消费。
此外,浙江持续完善开放生态,推动魔搭等开源社区生态建设。成功举办杭州云栖大会、全球数字贸易大会、数商发展大会,第四届数贸会采购金额翻番,其中人工智能、文化出海、跨境电商三大类订单占82%。
技术突破与机制创新并重
人工智能应用探索“遍地开花”
见面会分享环节,来自科研机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多位发布人,进一步展示了浙江人工智能产业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繁荣图景。

“智涌‘浙’里,创见未来——人工智能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主题展。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作为浙江全力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近年来,之江实验室聚焦智能计算,推进算力、数据、模型体系化创新。现场,之江实验室副主任何水兵介绍,针对当前太空中面临的卫星数据传不回地面、无效数据多、数据时效差等挑战,之江实验室发起“三体计算星座”项目,通过算力上天、卫星互联和模型上天,搭建天地协同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成功把人工智能送上太空。
围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从无到1”构建021科学基础模型,是之江实验室另一项重点科研工作,“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聚焦多个科学领域,打造基础模型,变革科学研究范式。”何水兵说。
“凭借超薄、柔韧、可拉伸、可共形等特性,柔性电子技术能够无缝贴合于各类复杂表面——无论是机器人、无人机,还是人体。这为解决AI在物理世界中的‘感知盲区’提供了全新路径。”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彬介绍,柔电院自2017年创立以来,致力于研发高性能“电子皮肤”传感器,并建立行业首个基于柔性电子技术多模态感知的“具身智能数据采集训练平台”。

“智涌‘浙’里,创见未来——人工智能的浙江探索与实践”主题展。潮新闻记者 邹宸 摄
在数据安全方面,闪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副总裁陈彬说,安全与普惠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安全是AI服务百业、造福大众的基石。他介绍,闪捷信息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让数据防护变得更智能、更精准,另一方面专注于大模型数据安全,保障数据来源的合规性、处理过程的可靠性和输出内容的安全性。
将人工智能的浪潮深度注入航天、医疗、文化、安全等关键领域,浙江正坚持创新与安全并重,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与机制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责任编辑:赵智华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5/1109/1337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