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中国安防行业市场景气度调查 安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安防行业市场景气度调查 安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安防行业,也被称为安全防护行业,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领域。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安全监控、门禁系统、防盗报警和消防设备等领域,还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展和深化。从传统的人员安防和物理安防,发展到数字时代的科技安防,再进一步向智能安防阶段迈进,安防行业经历了长期的技术进步和变革。
安防行业是随着现代社会安全需求应运而生的产业。社会中犯罪和不安定因素存在,使得安防行业存在并发展。一直以来,安防行业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国家及各领域出台的政策法规、规划与标准等持续支持推进行业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安防行业的壮大。这些政策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市场机遇,还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近年来,中国安防行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平安城市、道路交通、金融、教育和军队等领域的旺盛需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市更新升级进程之中,特别是与安防发展关系密切的平安城市、智能化交通建设等政策的实施,以及公众安防意识的增强使中国安防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中国安防行业市场景气度调查
从我国安防行业发展形势看,2023年行业发展整体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但季度之间有一定起伏。四季度一般是竣工项目及收入增长较快、经营业绩提升的季节,但由于经济总体下行压力仍客观存在,总需求不足,反映到行业上发展压力仍较大。四季度与三季度情况相比,内销市场、企业盈利、外贸出口、科技创新等主要景气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但安防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仍持有较大信心。
2023年四季度,我国安防行业景气指数为144,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4点,比去年同期上升9点,位于“较景气区间”。调查企业中,有53%的企业认为经营状况处于“良好”状态,与上季度相比下降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个百分点;有38%的企业认为“一般或持平”,与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有9%的企业反映经营处于“不佳”状况,比上季度上升了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
2023年四季度,安防行业生产(施工)景气指数为136,比上季度下降了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个百分点,位于“较景气区间”。在调查对象中,有48%的企业反映生产(施工)规模比上季度扩大,比上季度下降2个百分点;有40%的企业反映与上季度持平,比上季度上升了2个百分点;有12%的企业反映生产(施工)规模减少,与上季度持平。
2023年四季度,安防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景气指数为113,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4点,位于“相对景气区间”。在调查企业中,有29%的企业继续扩大了固定资产投入,与上季度持平;有55%的企业投入保持持平,与上季度相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有16%的企业投资减少,比上季度上升了4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安防行业正处在智能化提升和产业转型的发展期。一方面在各级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经济、新基建、行业存量市场智能化升级、科技兴警建设活动带动下,行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安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安防行业正经历着从模拟到数字,从本地到联网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提高了安防系统的性能和效率,还为安防行业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人工智能通过增强机器的感知能力,正在加速安防行业的转型。这要归功于可见光、音频、x射线、红外光、雷达和其他技术的集成。其中一个例子是人工智能图像信号处理(AI-ISP)技术,它彻底改变了视频成像,并通过智能降噪提供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即使在低光环境下,这也能实现更清晰的图像,具有更宽的动态范围和清晰的细节,减少对额外照明的依赖,并带来更有效的情境反应。
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融合正在推动更快、更高效的服务的出现。这带来了实时、智能的解决方案,如更智能的边界控制和更方便的基于云的安全系统管理,使我们能够在边缘进行即时分析和更好的决策。基于云的平台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硬件投资,并为各种规模和预算的企业提供可扩展的选择,从而降低前期和持续成本。
从国内技术发展趋势来看,2023年大模型的发展异常迅猛,其技术进步和突破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和潜力。在安防领域,众多企业已经推出了针对行业应用的大模型,但这些模型的落地场景仍相对分散且有限。展望未来,只有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AI模型才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展望2024年,随着AI大模型技术基础的持续稳固,以及大模型与业务的深度融合,AI在垂直领域的落地和应用将成为2024年的主要发展方向。普遍看好大模型在各方面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公共安全领域,大模型在预案生成、线索警情中的关键要素提取、语义分析、卷宗价值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将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在智慧城市的民生诉求、城市管理、基层治理、城市停车等场景,以及智能家居等消费者领域,大模型也将开启更多、更新的应用空间。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anfangnews.com/2024/0226/10773.shtml